喜报 | 2项成果奖,我所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团队再获佳绩

发布者:许诺发布时间:2025-10-27浏览次数:10


近日,第十五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我所陆一研究员、卜尚聪助理研究员和博士生孙迟瑶合作的2篇学术论文《我国高考体系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效果评估》《衡量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才品质:理论框架与调查工具》经过初选、初评、通讯评审、集中会议评审和复核审定5个匿名评审环节的角逐,荣获本届钱学森城市学(教育)金奖提名奖。

第十五届钱学森城市学(教育)金奖提名奖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是全国首个综合性的城市学研究领域权威学术奖项,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发起并组织评选,旨在纪念钱学森先生在城市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该奖项始于2011年,设有城市人口、交通、教育、文化遗产、环境、土地住房和卫生健康等七大主题,每项主题各评出金奖1名、金奖提名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

城市学年会·2025暨钱学森城市学奖评选结果公布现场

本次征集评选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专家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和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等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席,数位从事城市学研究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委会。

城市学年会·2025暨钱学森城市学奖评选结果公布现场

作者简介

陆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复旦教育论坛》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通识教育、考试与中国社会、教育评价与院校研究等。

卜尚聪,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拔尖创新人才选育、大学生发展研究。

孙迟瑶,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曾获评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学术之星”,主要从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线学习研究。

获奖作品简介

获奖论文《我国高考体系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识别效果评估》(陆一,卜尚聪)发表于《教育研究》(2025年第2期),评估了总分统招、竞赛保送、强基计划等我国高考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的主要路径的识别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总分统招生,竞赛保送生在创新潜质、专业兴趣等成才品质上得分更高;随着政策调整,强基计划选拔效果好转,对特定考生群体发挥了“有序抬升”作用。科学兴趣较低的投机型、策略型强基计划生表现较差,自我否定当初选择这一项目及专业的概率显著更高,而科学兴趣浓厚的志愿型、卓越型强基计划生表现更佳。未来高考体系应进一步确立全科优学型、特长天赋型和战略后备型的选才定位,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前置性测评工具。

获奖论文《衡量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才品质:理论框架与调查工具》(孙迟瑶,陆一)发表于《复旦教育论坛》(2024年第5期),提出了由“拔尖”“创新”并重的成就素质评价和以“志趣”为中心的发展驱动力评价构成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成才品质理论框架。鉴于大学阶段的可识别性,“拔尖”包括制度化竞争中的优异表现和自我评价的优势效能感,“创新”包括创新成果和创造意志。“志趣”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实现长期发展的关键自驱力,其内涵可解析为科学志向、竞胜意气、学习乐趣和专业兴趣。据此框架编制了“拔尖创新人才成才品质评估量表”,对8所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项目3066名学生的调查数据展开项目分析和信效度检验,初步比较了不同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的育人成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