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至1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的相关重大议题研究”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张应强,理事长阎光才,副理事长卢晓中、刘振天、顾建民、陈廷柱、周海涛、蒋凯等出席会议,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硕博士研究生等近6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陆一、方士心、博士研究生万芮参与了此次年会。其中,陆一研究员在主会场做大会报告,方士心助理研究员在分会场作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万芮在博士生论坛作专题报告。
高教所陆一老师作了题为《高中“应试教学”如何持续影响拔尖大学生成才品质》的报告,深入探讨了高中应试教育对拔尖大学生成才品质的长期影响。陆一团队的研究对应试教育进行了学理化界定,使之能够被确切地识别和量化测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支持。报告中提到,应试本位的教学对拔尖学生群体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驯化天赋”,包括自信不足、内在科学志向不足等问题。因此教育改革应同时兼容“高效提分”和“激发求知”的高水平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志向,为知识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拔尖人才。
高教所方士心老师作了题为《面向人才选育的高考难度理论分析:认知挑战优先的失分概率》的报告。报告对中国高考难度设置、能力评价与国家人才选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制定强调认知挑战的高考理科命题难度的分析框架,对北京、上海、全国乙卷高考500多道物理试题难度进行了量化处理和比较分析。报告指出,当前高考物理命题中运算难度和审题压力成为影响失分概率的主要因素;高阶认知能力考查不足,知识点深度和广度比较有限;情景题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挥。鉴于此,报告提出了评价高考理科命题难度的理想模型。课题由方士心老师与陆一老师合作完成。
万芮博士研究生作了题为《青出于蓝:拔尖计划导师制中的师生关系及其育才效果》的报告。报告基于2017学年和2023学年开展的两次“全国顶尖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调查”数据,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观察了导师制背景下学生反馈的导师指导效果,利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了“从游型”“合作型”“敬慕型”和“隔阂型”四种师生关系。报告指出,“从游型”师生关系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最有助益。导师与学生关系更亲近,能够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共鸣,比合作型关系不仅更高产而且更能滋养学术兴趣。